很多朋友对于路线设计规范和公路设计规范最新版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山区公路设计规范介绍
针对我国公路设计规范标准,最新公路设计规范标准对于我国山区公路设计有哪些规定,基本情况怎么样?以下是中达咨询整理山区公路设计规范基本概况如下:
山区高速公路的质量控制和普通的公路有所不同,所以在工程建设之初要对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地质、山区高速公路的质量控制做好探讨和规划。否则必然会引发一系列包括水土流失在内的环境问题,严重的将引发环境灾害,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等,给当地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所以山区高速公路的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的地质要求,同时,着重论述了山区高速公路的质量控制,最后提出了质量监督措施。
那么建筑公路工程设计人员在进行山区公路设计中,基本情况如下:
一、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特点
影响道路的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气候、水文、水文地质、地质、土壤及植物覆盖等。地形决定了选线条件,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路的技术标准。山区公路选线的特点是山高谷深,高差大,地形、地质复杂,工程艰巨,可比选方案多。在地形方面,路线平、纵、横三个方面均受到约束;在地质方面,山区土层薄、岩层厚,岩层产状和地质构造变化复杂,对线位布设影响大;在气候方面,山区暴雨多、山洪急,溪流水位变化幅度大。同时山区由于山脉在地形上较有规律,山脉水系清晰,线路走向不是顺山沿水,就是越岭穿脊。因此,在山区如何善于利用地形布线是其路线设计的关键。
二、山区公路选线的原则
山区改建公路选线除应遵守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外,还要根据工程量大小、技术指标提高程度等因素,实行充分利用与积极改造相结合的原则。当工程量增加不大却能显著提高技术指标时,应以改造为主;当改造提高技术指标有限却会显著增加工程量时,应以利用为主;当沿旧路无法达到技术指标要求时或即使达到但指标较低且工程量较大时,应根据实际地形、地物、地质等条件设计新方案。在改造过程中,既要防止忽视标准过分迁就现有公碰桥路,又要避免片面追求过高标准,大量废弃原有公路,而应综合考虑,合理掌握线形指标,忌“左”防“右”,做到经济合理。
三、山区公路线形设计标准的定位
对山区公路线形设计标准定位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道路各种构筑物的设计、周围环境以及工程总投资。由于山区公路的山高谷深,高差大,地形、地质复杂等特点,具体路线设计时,需认真分析具体道路的交通流量、道路在路网中的地位与作用和改扩建预留条件,并且结合实际地形、地质条件,充分把握好设计道路的线形设计标准。
1.当设计年限内远景交通量达到或接近本级公路下限时,宜根据地形选择道路平、纵线形指标,不宜强求采用本级公路上限标准,不能为了一味追求较高的线形指标而增加工程数量,造成不必要的投资增大和环境破坏。
2.设计交通量在道路等级适应交通量上限附近的重要干线公路,线形指标宜高不宜低。在工程量增加不多的情况下,线形指标可按提高一级设计速度来掌握。将来随着交通量增长需要进行道路的改扩建时,可以将其用作高等级公路的半幅路基,这样可以降低重复修建的费用及改造难度。
3.为了在安全前提下保证行驶速度的一致性,设计时在一定路段内应注意所采用线形指标的均衡性和一致性,避免平面指标的突变。但有时为了因地制宜,减少工程量,节约投资,综合考虑地形、交通量中车型构成和道路所处环境等不同要求可以分段选择不同的线形标准,但不同标准设计段之间需有相应的过渡段,同一标准的路段应集中设置。
四、山区公路路线设计要点
我国的地理位置处在亚欧大陆和太平洋的交界处,山区面积很大。山区公路的铺设有助于调动当地经济,然而山区公路的路线选择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在具体的路线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路线的选择需要避开复杂的岩层结构
我国的公路施工技术有限,为了保障山区公路的施工质量和建成后的运营质量谈吵岩,需要避开复杂的岩层结构。山区的地质结构十分复杂,对公路的施工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尤其是山区的岩层结构有着复杂的构造特点,难以摸清其结构特点来保障施工质量,所以山区公路的路线应尽量避开。如果必须经过岩层结构时要注意不要将路线直接选在岩层上,一方面是在岩层结构上建设的公路路面不是很平整,公路的交通安全不能得到保障;另一方面在含御岩层结构上进行公路施工时,爆破等施工技术可能会对岩层结构造成破坏。另外岩层结构存在着不稳定性,也要避免在岩层结构下建设公路,以避免建成后容易引发各种地质灾害。在公路的路线设计时需要路线设计人员尽量减少在岩层结构上的公路路段长度,以降低施工难度,保障公路的质量。
2、路线设计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
山区公路要经过山区的很多密林、河流等自然生态容易遭到破坏的地区,需要重视对山区环境的保护。由于很多公路经过的地方属于深山,当地的自然生态平衡体系比较脆弱,不仅比较容易受到外力破坏,而且一旦破坏后也很难恢复,山区内存在着很多的野生动植物,在山区公路的路线设计和施工时在重视对山体、河流等进行保护的同时还要注重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这样不仅能够保护整个山区的生态环境,还可以有效的保护公路顺利的建成和运营。山区公路虽然有助于当地经济发展,但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而言却是外来者和入侵者,公路的建设势必会对当地的山林造成一定的破坏,对当地野生动物的繁衍生息造成一定的影响,公路通车后更可能会使得很多野生动物迁离这片地区。因而在山区公路的路线设计时,需要对山区的整体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细致的考察和研究工作,需要针对具体情况采取一定的生态设计,以确定施工中和建成后的环境保护得到落实。比如在野生动物迁徙的路线建立生态通道,在公路沿线设置绿化带等必要的设施,对生态十分脆弱的地区采取架高设置等等措施来保护当地的环境。路线设计需要通过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将公路和谐的纳入当地的生态环境,使得公路成为有益于自然生态环境的组成部分,进而帮助维持当地生态环境的平衡。
3、路线设计要注意河谷地带的路线选择
在河谷地带,公路路线设计需要让公路路线距离河流和山体一定距离。由于河谷地带的山体风化严重,河水的流量也可能起伏性很大,距离山体过近时建成的公路在雨季可能被泥石流破坏,距离河流过近时在雨季可能被山洪破坏,在旱季可能受到河床干裂的影响。因而公路的路线需要距离山体、河流一定的安全距离,对山体有悬石的地方采用隔离网或隔离墙来防范落石,对其他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也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路线设计要注意分析河流不同季节的水位情况来确保公路高于河流的水位线,另外公路的坡度要合理,避免在空气湿度大的环境下过大的坡度由于道路湿滑而造成交通事故。
4、S型曲线及C型曲线的超高过渡
由于地形的限制,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会出现S型曲线或C型曲线。由于山区公路缓和曲线长度一般较小,对这两种线型的曲线超高过渡,为使路容和排水上更为有利,不能采用单曲线的处理办法来处理,需要对基本设计加以修正。目前,路线设计多采用路线CAD辅助设计,而很多路线CAD程序是未考虑这种修正的,因此,设计者必须注意对这两种曲线超高过渡设计的修正。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公路设计的规范介绍
依据中国建筑行业发展,建筑各行业发展也突敬拆飞猛进,对我国公路工程设计相关制度也有着深度影响,其中主要影响公路设计规范包括哪些?以下是中达咨询整理的公路设计规范基本概况如下:
为适应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交通部以厅公路发(2002)36号文件决定对1998年公路设计规范1月1日实施的《公路设计规范》(JTJ 001-97)进行扮稿做修订。常规的公路设计规范包括:
(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本规范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第1248号公告批准、发布,自2012年5月1日起实施。原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同时废止。本书适用于城市道路设计人员。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与符号;3基本规定;4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5横断面;6平面和纵断面;7道路与道路交叉;8道路与轨道交通线路交叉;9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10公共交通设施;11公共停车场和城市广场;12路基和路面;13桥梁和隧道;14交通安全和管理设施;15管线、排水和照明;16绿化和景观。
(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是2004年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该书由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主编。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主要内容:《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的修订是根据交通部交公路发[2000]722号“关于下达2000年度公路工程标准规范定额等编制和修订工作计划的通知”和交公路发[2002]288号“发布公路工程标准规范体系”的精神进行的。
(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本规范系根据交通部交公路发[1999]82号文“关于下达1998年度建设标准、规范、定额等编制、修订工作计划的通知”的要求,对《公路厅衡路线设计规范》(JTJ 011—94)进行修订。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在修订过程中,适逢交通部于2001年4月决定对《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001—97)进行修订,并要求编制组在配合修订标准的同时,同步对《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 001—94)进行修订。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1.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的规定对公路等级、设计速度等做了相应修订,突出了公路功能、按设计路段选用不同设计速度等设计理念。
2.“公路通行能力”一章中新增加了有关交通量、通行能力、车辆折算系数、服务水平等内容。
3.遵照公路建设必须符合“安全、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公路设计理念,对本规范进行了修改、完善。
4.引入采用“运行速度”、“安全性评价”进行检验的方法和“全寿命”设计思想。
5.“公路与公路平面交叉”一章中新增了交通管理方式,引入了信号交叉,并对非渠化交薯辩叉、渠化交叉、环形交叉等补充、完善了相关主要技术指标。
6.“公路与公路立体交叉”一章中补充、完善了相关主要技术指标。
当前,我国正处在公路大规模建设时期,如何吸取、总结国内外公路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结合国情使我国公路建设既要满足当代人的交通需求,提供安全与舒适的交通方式,又要使公路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和谐一致,满足后代人持续的发展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便要携核求在设计理念上也实现“跨越式”飞跃。为此,本稿遵照2004年全国公路勘察设计工作会上确立的公路设计理念,进行了补充、完善。其后,按部公路司关于设计规范数隐缺、设计细则分别编制原则、意见等,重新进行了调整、修改,并删除了设计规范中有关“如何做”等方面的内容。
请问做城市道路设计时具体需要哪些规范和标准
很多,我就写一个项目引用的规范吧。
(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 37-2012;
(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 CJJ 193-2012;
(3)《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CJJ152-2010;
(4)《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CJJ 169-2012;
(5)《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 50-2001;
(6)《城市道路路升册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4491;
(7)《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 CJJ 36-2006;
(8)《无障碍设计规范》 GB 50763-2012;
(9)《城市桥梁工程设计规范》 CJJ 11-2011;
(10)《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
(11)《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30-2004;
(1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2006;
(1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20-2006;
(1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D40-2011;
(15)《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吵正宏 JTJ 00-489;
(1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 JTG F80/12004;
(17)《公路路面基层清薯施工技术规范》 JTJ034-2000;
(18)《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F40-2004;
(19)《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9787;
(20)《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 F10-2006;
(2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CJJ 1-2008;
(22)国家及地方的有关法律规范及强制性标准。
关于路线设计规范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